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中国科大新研究:首次实现大规模人群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诊断

2025-05-22 12:56人气:编辑:思思 来源:

5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彦教授团队在非接触式房颤监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基于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的新型诊断系统。这项创新技术首次实现了大规模人群的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诊断,为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开辟了新途径。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全球发病率持续攀升。在亚太地区,2023年患者人数已达8000万,其中中国患者数量位居首位。我国成年人群房颤患病率为1.6%,其渐进性发展特点使得早期诊断尤为关键。

传统心电图检测虽然准确,但受限于短暂的检测时间和房颤的无症状间歇性发作特点,往往难以及时发现病情。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心脏电-机械耦合机制,通过毫米波雷达捕捉房颤引发的异常胸壁位移。面对机械运动病理学解读的挑战,团队开发了基于知识迁移的网络架构,将百年心电诊断经验转化为机械信号识别能力。

该系统在6258例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卓越性能,灵敏度达0.844,特异度达0.995,不仅能提前预警高风险患者的房颤发作,还可精准追踪治疗后的病情变化。

这项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自主研发的高精度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可检测毫米级心脏机械运动;创新的AI模型训练方法,通过电-机械耦合机制实现精准诊断。该系统的非接触式特性使其能无缝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支持从健康监测到疾病管理的全周期服务,有望推动心血管健康管理进入智能化、个性化新时代。

中国科大新研究:首次实现大规模人群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诊断(图1)

本文转载于快科技,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本站只做信息存储

显示全部

收起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m.trustany.com/post/3049.html

相关文章
热门频道
  • 互联网
  • 生活服务
  • 好物攻略
  • 旅游出行
  • 休闲娱乐

访问电脑版 | 返回首页 | 博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