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清华大学发布《关于严禁违规报备、违规载客入校的警示通报》,曝光4起校内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的典型案例,其中2名教职工因涉案金额大、人数多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校方同步依规处理。此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公众热议名校开放与秩序管理的平衡难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典型案例曝光:内外勾连牟利,师生均被严惩
1. 教职工勾结“黑导”牟利
一教职工与校外黑导勾结,通过伪造信息违规报备团队入校参观,涉案金额巨大。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行政拘留10日,校方予以解聘处理。
2. 家属参与非法营运
另一教职工在网上发布招揽游客信息,其家属利用校内有证车辆搭载未报备人员入校牟利,涉案人数多。公安机关对两人均处以行政拘留7日,校方取消其校园车证及家属入校权限,并启动后续追责程序。
3. 学生组织“黄牛链条”
一名学生通过匿名平台招募同学,为20余名校外人员违规报备入校并牟利,形成“下线”网络。公安机关对其行政处罚,校方给予纪律处分并暂停其报备权限。
4. 学生为校外人员“代预约”
一名大三学生受校外人员请托,为10余名无关人员违规报备入校,牟利后被查处。校方对其处以警告处分,并取消其保研、奖学金申请资格一年。
校方重拳整治:严查“有偿报备”,强化假期管理
清华大学在通报中明确要求:
- 严禁违规报备:师生及家属不得为无关人员或有偿提供报备服务,违者取消权限并追责。
- 严禁违规载客:校内车辆不得搭载未报备人员,违者取消车证并移交公安机关。
- 强化巡查与追责:实行“零容忍”政策,坚持“查实必处、处罚必严”,对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追究领导责任。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校方将加强入校查验,增设“铭史承志·强国复兴”红色主题志愿讲解路线,提供免费导览服务,并呼吁公众通过正规渠道预约,勿信“黄牛”骗局。
专家分析:黄牛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
- 供需失衡:清华每日开放4000个预约名额,但游客需求远超供给,催生黄牛高价倒卖。
- 技术漏洞:部分黄牛利用刷票软件“秒杀”名额,或内外勾结拆分预约。
- 利益驱动:校内人员因管理漏洞或经济压力参与牟利,形成灰色产业链。
教育学者储朝晖指出:“大学需平衡开放与秩序,既满足公众需求,又保障教学科研环境。技术手段与制度完善需双管齐下。”
社会反响:公众呼吁加强监管
网友“@清华校友”表示:“严惩涉事人员是必须的,但更需从源头堵住漏洞。”法律界人士认为,黄牛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校方应联合公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清华通报的4起案例,折射出名校开放背后的治理困境。当“象牙塔”成为“热门景点”,如何在守护校园秩序与满足公众需求间找到平衡,考验着高校的智慧。严惩涉事者是第一步,但唯有技术升级、制度完善与公众监督的合力,才能真正斩断“黄牛链条”,让名校回归教育本质。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显示全部
收起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m.trustany.com/post/1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