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是由单词构成的,但句子不是单词的罗列,至少要理解了这四个方面,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一个英语句子。
注意,是词意,不是词义。
一个单词往往有多个“词义”,比如water就有“水”和“浇”两个词义。
而“词意”指的是单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比如在We water flowers这个句子中,water是“浇”而不是“水”,这就是词意。
准确理解句子所需要的,不是你记住了一个单词的多少个词义——那只是基础——而是你是否知道这个单词在你所读的句子中的含义。
例如:He chairs the school.
chair在句中不是名词含义“椅子”,而是动词含义“主管”,因为“椅子”可以象征“重要的位置”,所以由此引申出动词含义“主管”。如果只知“椅子”不知“主管”,就无法理解这个句子了。
再举一个高考真题的例子:
The draft wind from the turn caused the spare pages to fall off the stand.
此句出自2021年高考新高考I卷阅读理解B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专为钢琴演奏者翻乐谱的“翻页者”,draft、spare、stand都有多个词义,在本句中的含义分别是“冷的”“尚未使用的”“支架”,全句意为:翻页时带起的那阵凉风把尚未演奏的乐谱从架子上吹下来。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单词往往有多个词义,而在句子中只用其中一个,理解句子所需要的,就是能从众多词义中把那个含义准确地找出来,适配句意。
理解了词意,自然就能理解句子吗?
还不行,因为句子不是词意的罗列,而是按照语法规则组成的。语法规定了每个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形态,同时也就赋予其特定的语法含义,所以,理解句子既要理解词意,也要理解语法。
例:It is also being used to help patients suffering dementia, a serious illness of the mind.(2022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理解C篇)
use是“使用”,be used是“被使用”,is being used是“现在正在被使用”;suffer是“患病”,suffering是现在分词,是“正在患病”,suffering dementia是“正在患痴呆”,用作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patients,所以help patients suffering dementia不是“帮助病人患上痴呆”,而是“帮助患痴呆的病人”。所以全句的准确含义是:它现在正在被用来帮助那些患痴呆的病人,痴呆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可见,仅知道use是“使用”和suffer是“患病”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它们在特定语法形式下的准确含义,进而才能准确地理解句子。
理解了词意和语法含义,是不是就能理解句子了?
还不行,还需要理解句子各部分之间的主次关系,也就是哪是句子的主干,哪是修饰语,否则仍是堆砌词义。
例:The purpose of life is a life of purpose.
句子的主干是The purpose—is—a life,即“目的—是—生活”,of life和of purpose都是后置修饰语,分别用来修饰前面的purpose和life,所以句子的准确含义是:生活的目的是过一种有目的的生活。
再看一个高考阅读的实例:
The multiplication tables are an exception to the general rule that we forget rather quickly the things that we learn in school.(2012年高考全国I卷D篇)
主干:The multiplication tables——are——an exception,“乘法口诀表是个例外”。
修饰语:to the general rule that we forget rather quickly the things that we learn in school,“对于……的一般规律来说”。
再分析这个修饰语:the general rule和that we forget rather quickly the things that we learn in school互为同位语,即“一般规律”是“我们很快忘掉上学时学的东西”,这个that从句是同位语从句。
再分析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其中的that we learn in school是定语从句,修饰前面的名词things,即“我们上学时到的东西”。
经过以上的语法梳理,就搞清楚了句子各部分的主次关系,由此整合句意为:乘法口诀表对于这个一般规律来说是个例外,这个规律就是我们很快忘掉上学时学的东西。再由这个句意可以推出:乘法口诀表不容易忘掉。
可见,仅理解句子各部分的含义是不够的,还要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地理解整个句子。
理解了词意、语法、主次关系,是否就能理解句子了?
还不行,因为句子所在的语境也会影响句意。
语境就是上下文。
这是19世纪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
Who, being loved, is poor?
句子的主干是“Who—is—poor”,being loved是非谓语动词,意思是“正在被爱着”,这句话字面含义是“被爱着,谁是贫穷的?” 实际上,这个含义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① 只要有人爱着,即便没钱,也不会感到贫穷。
② 有人爱的人,怎么会是穷人呢?穷人怎么会有人爱呢?
到底是哪个含义,取决于其所在的上下文。如果上下文的主题是“爱情至上”,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①,如果上下文的主题是“金钱至上”,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②。
再看一个高考实例,这是2010年全国II卷中的一个句子:
Brownie turned out to be more than just our family pet. (注:Brownie是文中宠物狗的名字)
这个句子的字面含义很容易理解:结果Brownie不仅成了我们家的宠物。但是这个含义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
① 它已不只是我家的一个宠物,而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
② 它不仅是我家的宠物,别人也非常喜欢它。
到底是哪个意思,取决于这个句子所在的上下文,这与词意取决于单词所在的搭配是一个道理。
这句话的下文是:she went everywhere with us. People would stop and ask if they could pet her. Of course she’d let anyone pet her. She was just the most lovable dog.(她和我们一起到处都去。人们常常停下来问是否可以抚摸她,她当然会让任何人抚摸她,她就是最可爱的狗。)
显然,这句话的含义是②。
小结一下: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仅靠所谓的“认识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至少需要理解它的词意、语法、各部分的主次关系以及它所在的语境,即: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句子理解的“慢动作”,是为了说清楚影响句子理解的几个方面,而在真实的阅读中,这几个方面的理解往往是是融合在一起的,句子的理解通常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无需这样刻意地逐项分析,只有在理解那些看不懂、看不透的句子时,或者做专门练习句子分析时,才需要如此慢下来。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自于知乎作者:孟话英语,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显示全部
收起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m.trustany.com/edu/2215.html